



坐落於嘉義市郊區的新豪木工坊,在逐漸沒落的木產業中發 展出一條與眾不同,深具文化傳承意義的路,專注於台灣檜木的老傢俱修復工作,修舊如舊,將每一個老傢俱當作是一件承載歷史故事的文物,仔細呵護修復。
與木為伍 四十載
因為喜愛木頭溫潤的觸感,深深的吸引了他,孫慶鴻年少時便在學校中接觸了木工,在退伍後投入了木工傢俱的工作,對於木的摯愛,這份工作一投入便是40年。
從創業之初大量生產木傢俱外銷各國,隨著外銷市場逐漸萎縮,年近六旬的孫慶鴻知道,轉型將會是必然的,久居嘉義的他,在這個木都城市看到了老傢俱的無限可能。

阿里山腳下的木都今昔,
家戶的木老家俱成為記憶的珍藏
而過去,位於阿里山腳下的嘉義市,日治時期因林木業帶動而盛極一時,是當時台灣的四大都市之一,由於木產業興盛發達,始有「木都」之稱。隨著戰後因日人離去而轉瞬終止的林木業,嘉義市的木都光景不再,然而,蘊含長年林業文化肌理的特殊街廓,老街區中為數不少的日式木構建築,仍讓嘉義散發著濃厚的「木都」氣息。在大時代變遷下,嘉義市的老街區中一棟棟木構老屋逐漸消失,屋內老傢俱就這樣被丟棄在路旁,這些老傢俱在孫慶鴻眼中都是一件一件寶貝,每個老物件極具豐富工藝內涵與傳遞著時代的記憶和生活溫度。
「在台灣各地的木工傢俱各有其特色,也都有其代表的意義。」因為珍惜,所以能看見每件老傢俱所蘊含的價值與意義,孫慶鴻以一種維護歷史文化的態度認真的修復每一件老傢俱,「台南入、鹿港雕、豐原繪、新竹捲、宜蘭坡」,木工老傢俱的每個小細節,用料、五金、雕刻、塗裝都代表了不同地區的特色,都一一在述說地方文化的精采。
憑藉著對木工老傢俱真誠的喜愛,孫慶鴻深入考究傢俱的時空背景,悉心以純熟的工法修復,在老傢俱面前的孫慶鴻,有點固執、有點堅持,他用木工職人的經驗來修復老傢俱;他更用文化保存工作者的態度來愛護這些可能即將被丟棄的珍寶。

不只是修復傢俱,
更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
只修台灣木傢俱的孫慶鴻說,因為這些傢俱能和歷史接軌、能和上一代產生對話連結。人生的一個轉彎,讓孫慶鴻在另一條路上找到更有意義的方向、也是使命,他延續的,不只是木工老傢俱的生命,更是一個家族的記憶、一份愛台灣本土文化的心。

© 2023 by THE CAN co., ltd. & Hsin Has Carpenter.